1月10日以來,我國北方地區出現大范圍、高強度沙塵天氣。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及時組織專家分析,邀請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張碧輝主任對此次污染的成因和發展趨勢進行解讀。
張碧輝主任表示,此次沙塵天氣是2021年沙塵天氣過程,也是自2002年以來出現時間早的一次沙塵天氣過程,呈現出強度高、影響范圍大的特征,沙塵途經之處空氣質量迅速轉差,首要污染物為PM10,沙塵天氣將在13日、14日繼續發展,15日開始逐步緩解。
多個城市受沙塵影響出現空氣質量指數“爆表”。1月10日中午前后起,受多股冷空氣及其帶來的大風影響,我國內蒙古西部、甘肅河西、寧夏等地出現沙塵天氣。在較強西北氣流作用下,攜帶高濃度沙塵的氣團向東南方向移動,先后影響到陜西、山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長三角地區北部。截至1月13日21時,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40個城市PM10日均濃度達中度及以上污染水平,蒙甘陜寧交界地區7個城市空氣質量指數日均值“爆表”,PM10小時濃度在12日晚間至13日早晨一度超過2000微克/立方米;以榆林為例,污染峰值時段顆粒物鈣離子等沙塵示蹤組分濃度較沙塵天氣之前升高20多倍。13日下午至夜間,太行山沿線城市普遍出現短時PM10重度或嚴重污染;北京市PM10濃度從12時的104微克/立方米快速上升至17時的353微克/立方米,達短時重度污染水平。